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戏曲和电视的缘分 - 看看网
看看网 - 上海戏剧(12个月12期) - 文学 - 戏曲和电视的缘分
戏曲和电视的缘分
2007-11-1  作者:胡晓军  阅读:  

    千年良缘

    戏曲和电视很是有缘。

    戏曲是中国最古老艺术样式之一,从宋元杂剧成熟期起算,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电视发明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不过在中国普及还是80年代前后的事情,中国电视事业最多不过四十岁芳龄。古老的戏曲艺术、新兴的传播媒介,在80年代前后就开始了紧密合作,成就了千年良缘。而戏曲市场和电视事业均十分发达、领全国风气之先的上海,不仅成了双方的“介绍人”、“证婚者”,而且也成了这一良缘的主办方和主办地。

    在此后长达十多年的“蜜月期”里,上海戏曲和电视的合作主要有两种方式——戏曲电视剧和舞台演出转播。

    80年代,上海戏曲电视剧制作十分繁荣,戏曲舞台演出的转播也极为频繁。原因很明显,尚处幼年期的电视台,因人才、经验、资金及意识形态的限制很少制作娱乐节目,电视剧的编演更是量少质差,播放时段嗷嗷待哺,需要戏曲剧目的大量补给;同时,解放后大量电影戏曲片的制作成果和相关经验,给了电视台绝好的借鉴模板。凭借摄制便利、制作快捷、成本低廉的优势,戏曲电视剧迅速崛起,并将50至70年代十分流行的戏曲电影挤出了竞争圈之外。

    戏曲同样需要电视为其作宣传普及工作。戏曲界人士发现,搭载电视这个全新的传播平台,不仅可以扩大剧种、剧目及演员的影响,而且能培育更大市场、吸引更多观众。凭借电波的威力,戏曲可以将形象、唱腔轻易推广到全国,有些录像带还卖到了港、台地区和美国、泰国。这种强大的传播力量是舞台演出望尘莫及的,摄制戏曲电视剧堪称事半功倍之举。以沪剧为例,1984年上海电视台和沪剧院首度合作,根据沪剧《一个明星的遭遇》改编成5集沪剧电视连续剧《璇子》。这次合作被称为电视和沪剧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引起全国轰动。年方22岁的沪剧新秀茅善玉凭借周璇一角,荣获当年由百万观众投票的全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

    上海电视台和沪剧院随即相继拍摄了《姊妹俩》(6集,根据同名沪剧改编)、《昨夜情》(5集,根据沪剧《逃犯》改编)。此后上海沪剧院远赴青海、陕西等地演出,观众踊跃,大多是拜《璇子》、《昨夜情》等电视剧的普及之功。1990年一年之内,就有《雾中人》(6集)、《牛仔女》(4集)、《滴水芙蓉》(5集)等三四部电视连续剧问世。沪剧迄今总共摄制了十四、五部电视剧,时间大致集中在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戏曲和电视的联姻,属于“自由恋爱”(自愿)为主、“父母包办”(行政干预)为辅,相处融洽,关系和谐。值得一提的是,虽然80-90年代市场化程度不高、意识形态和行政干预较强,但电视作为公众媒体的天性已初露峥嵘——那就是对眼球的如饥似渴的需求。戏曲在电视普及前乃至普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依然是观众的宠儿、视听的焦点,因此电视将大量的人、财、物力以及大段的播出时间段给予戏曲,虽有自身节目匮乏、本体制作幼稚的原因,却与电视的天性和利益并不矛盾——不但不矛盾,而且是一致的。

    然而,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电视的成熟上升、戏曲的衰落滑坡,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查阅上海各剧种戏曲电视剧的摄制资料,可以清晰看到这“高台跳水”的轨迹。仍以沪剧为例,自1992年8集沪剧电视连续剧《明月照母心》摄制播出,以后的记录几乎空白。

    淮剧电视剧摄制较早。1973年中视、上视联合拍摄小戏《捡煤渣》,1978年上视摄制了《官禁民灯》、《探寒窑》,加上1981年的《母与子》,在8年里拍了4部电视剧,此后15年内再无作品问世。1996年,轰动一时的《金龙与蜉蝣》(3集)从舞台上移植到了录像带,却仅是昙花一现,此后难以为继。京剧情况大致相仿,1987年的《乾隆下江南》(10集)、1989年的《潘月樵传奇》(4集)、1990年的《曹操与杨修》(3集),到了1991年的《盘丝洞》(4集)、《孽缘记》(4集)以后,就没有了任何记载。

    戏曲电视剧从80-90年代初的百花吐艳,到90年代初后的“昙花几现”,从中可见一个规律——戏曲电视剧的制作量与戏曲的萎缩衰落过程成正比,与电视的成熟上升势头(尤其是市场化和电视剧编演的成熟)成反比。

    电视转播戏曲舞台演出的时间和数量,与戏曲电视剧的摄制情况大致相仿,进入90年代后同样开始锐减,并在中期一度出现没有戏曲转播的现象。这种现象后来经过戏迷呼吁,通过行政干预才有了改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戏曲陷于低谷,优秀演员和作品、剧场和观众大批减少;一方面是电视迅速崛起,电视剧创作成熟、娱乐节目的大量开发和市场化的发展。戏曲和电视的合作与日俱减,长达十多年的“蜜月期”结束。

    有缘无缘

    上海越剧与电视

【版权声明】 以上《戏曲和电视的缘分》之图文信息归《上海戏剧(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上海戏剧(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上海戏剧(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96.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