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谭嗣同之死 - 看看网
谭嗣同之死
2010-2-23  作者:王重旭  阅读:  

  6月11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一百多年前,大清光绪皇帝在这一天颁布《定国是诏》。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满清王朝,尽管风雨飘摇,但它还是希望通过这一次变革,革除痼疾,富国强兵,让一个古老的帝国焕发青春,重新崛起,于是“咸与维新”。
  但是,仅仅一百零三天,形势骤变,本来支持改革的慈禧太后突然变脸,囚禁光绪,捕杀维新党人。于是,戊戌豪杰或仓皇出逃,或慷慨赴死。变法领袖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六君子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其他人或被永远监禁,或被流放新疆,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然而,当我们赞美慷慨赴死者是英雄的时候,是否意味着仓皇出走者是懦夫,是逃兵?谭嗣同因为死而伟大,那么梁启超是否便因为生而不光荣?当我们在赞美死的时候,是否在鄙视生?看来,“生,还是死”这真是一个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来,谭嗣同是有机会从容逃走的。那天,谭嗣同亲自把梁启超送到日本使馆。当梁启超要他和自己一起出走日本的时候,谭嗣同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梁启超避居日本使馆之后,日本使馆方面又提出要为谭嗣同提供“保护”,但谭嗣同回答:“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被捕后,在狱中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9月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就义。临终时,谭嗣同大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够壮烈的了,一百年后的我们读到这里,依然不禁热血沸腾。然而,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一是谭嗣同所说的“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二是谭嗣同所说的“死得其所”。
  中国是一个灾难深重的国家,千百年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所以,因变法而流血者我们随便就可以举出一大批来:战国时期,商鞅因变法而被车裂,吴起因改革而被射杀;汉代有王莽改制,所谓改制也是变法,爆发起义,不久被杀;唐代有王叔文变法,被贬为渝州司户,次年被杀;宋代有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虽然没因变法而流血,但是自己的儿子却因此被人攻击,旧病复发而死……
  什么样的死,才叫死得其所呢?其实就是死得值得,死得有价值,如果算账的话,就是投入很小,回报很大。也就是说,你谭嗣同的死,或者可以唤醒民众,或者推动变法成功,或者暴露统治者残暴的丑恶嘴脸。但是,谭嗣同的生命换来这一切了吗?
  民众是很难被唤醒的,无沦你流多少血。就在谭嗣同就义的那天,围观者达上万人,谭嗣同慷慨陈词,而百姓却呆若木鸡,他们不关心你的变法,他们是来看砍头的,他们只知道被杀的是乱臣贼子。他们就是鲁迅所描写的那些“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的“看客”;他们就是买人血馒头为儿子医病的茶馆主人华老栓;他们就是“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的阿Q。
  要改变这个世界,不一定用死的方式,梁启超用的是出走,孙中山用的是革命,而鲁迅用的则是文学。相比之下,谭嗣同的死不仅是下策,也非常之单纯。如果以为变革只要死几个人,只要流一点血,就可以成功,那中国的变革大概早已完成。
  统治者是最欢迎你主动送死的,如果革命党人都这样慷慨赴死,那他们岂不既省心又省力了?坐在家里,把送上门来的革命党一个一个地砍头就是了。统治者最怕的是他们不死,最怕他们隐匿于民间,最怕他们不屈不挠伺机反扑,最怕他们用思想唤起民众。慷慨赴死,无异于缴械投降。
  人不可以没有激情,变革更需要激情,但激情不是鲁莽,要激情更要智慧。当谭嗣同们不能审时度势,不能有效地控制局面,全凭一股激情,在和旧势力较量的时候,往往会处于下风。
  维新运动从一开始便埋下失败的祸根。这些人毫无政治斗争经验,对西方政治体制不过是一知半解,对中国当时的国情更没有充分的认识,且光绪皇帝也没有掌控全局的威望和权力。凭这样一群人想把中国几千年的积弊一夜清除,怎么可能?
  与其说谭嗣同是为变法而死,不如说是为光绪皇帝而死。由于变法失败,皇帝被幽禁,在谭嗣同看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办事不力,所以,只能以死来报答皇恩。虽然谭嗣同没有这样说,但从他那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的话来看,他的死,还是为了“临难一死报君王”的。他认为,如果自己一走了之,就是对君王的不忠、不义。
  在可以不死的时候却非要去死不可,这样的死,怎么能说是死得其所呢?
  【选自王重旭著《中国历史的屈辱》华夏出版社版,本刊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版权声明】 以上《谭嗣同之死》之图文信息归《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6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