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预算公开百年梦 - 看看网
看看网 - 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 - 文学 - 预算公开百年梦
预算公开百年梦
2010-3-29  作者:○梁发芾   阅读:  
  “两会”召开前夕,人们对于预算公开的呼声,似乎更加强烈了。不久前,财政部也发话说,要安排部署各地进行预算公开的工作。政府预算公开是中国人整整一百年的梦想,现在,终于到了有望圆梦的时候了。
  中国古代财政本无预算一说,更不存在预算公开的思想与实践。“预算”与“预算制度”都是舶来品,它起源于英国,通过日本进入到中国人的政治生活之中。
  晚清时期的驻日公使黄遵宪,在他1895年刊行的《日本国志》一书中最早介绍了西方的预算制度:“泰西理财之法,预计一岁之入,某物课税若干,一一普告于众,名曰预算。及其支用已毕,又计一岁支出,某项费若干、某款费若干,亦一一普告于众,名曰决算。其征敛有致,出纳有程;其支销各有实数,于预计之数无所增,于实用之数不能滥;取之于民,布之于民;既公且明,上下平信。”又称“日本仿泰西治国之法,每岁出入,书之于表,表示于民。”
  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预算”的来历。黄遵宪介绍的日本预算制度,是明治维新后向西方学习而设立的制度。黄遵宪的介绍给予当时中国人的最大亮点是:西方和日本的预算制度将政府的收支“一一普告于众”、“表示于民”,是向社会公众公开的。这是中国传统财政所无法想象的事情。
  中国传统皇朝财政一直实行秘密财政。政府收支数据和支出方向,只有皇帝和高级大臣掌握。而在历史上大多数时期,中国财政又分为皇室财政和政府财政。即使政府高级官员知晓政府财政收支情况,而对于皇室财政,高级官员也不知其详。宋朝的皇帝规定,皇室财政管理者如果对外透露皇室财政的收支秘密是要杀头的;明朝的皇帝在江山风雨飘摇的时候向人民强派军费,向大臣强索捐款,但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后发现皇帝小金库里有数千万两的银子,而这些银子,政府高官也是不知道的。甚至在唐朝,有的皇帝竟将政府财政交给太监管理,政府高官不知道政府财政的底细。
  中国皇朝实行秘密财政,是因为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缴纳皇粮国税,是作为臣子与百姓的普遍义务,皇粮国税一旦上缴,这些钱粮如何支配,是皇帝自己的私事,臣民们是没有资格去过问的。因此,历史上秘密财政运行数千年,没有任何一个思想家提出让皇帝公开每年的财政收支情况。相反,历史上的思想家反而强调“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将老百姓排除在决策的大门之外;更有甚者,他们强调“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崇尚策略、阴谋、权术,视人民为大敌,财政收支的公开透明是执政的大忌。因此,中国的留学生和驻外公使们,在西方和日本发现这些国家将财政收支情况“书之于表,表示于民”的时候,其惊讶之情,是可以想见的。
  这些人很快就发现了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是这些国家繁荣富强的制度基础。驻英公使郭嵩焘说,英国正是由于有这样的先进财政制度,“而后知其君民上下,并力一心,以求制治保邦之义,所以立国教千年而日致强盛者也”。既然预算公开有这样的好处,中国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也就发出在国内建立预算制度、预算公开的呼声和请求。这些呼声和请求通过大众传媒的报纸发表出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06年11月6日《南方报》刊载《论中国于实行立宪之前宜速行预算法》一文,深入介绍了西方预算制度,指出:“国用之支出亦为民也,支出为民,故不得不邀民之许可,欲民许可,不得不受其监督。预算者,受民之监督之凭证也”。1907年4月21日,《时报》发表《论国民当知预算之理由及其根据》,说:“租税征之于民,用之何途,但使国民知之。若但供政府之浪用,纳税者其能无怨望乎?我国以财政困竭之故,百端罗掘以要需,然其充何用之费用,吾民不得而过问也。今拟编制预算案,是欲公示于民矣。”道理说得已经非常透彻,今天呼吁预算公开的理由,不过是对这些理由的复述。
  在建立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的呼声压力下,1910年满清政府仿效西方国家,试办宣传三年预算,并向社会公开,开中国历史上政府预算的先河,是清朝崩溃之前最后的回光返照。
  屈指算来,从上世纪初呼吁建立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到1910年第一次并不成熟的政府预算编制,至今已经整整一百年。一百年间,预算公开的道路可谓艰难曲折。现在,预算公开仍然没有落到实处,人们仍然不能详尽系统地了解政府支出的具体细节,无从监督政府的每年数万亿的收入到底做了什么、做得怎么样。因此,预算公开,到了圆梦的时候,但是,圆梦的路,或许仍然充满荆棘。
  【原载2010年2月27日《中国经营报·经济思想史》】
【版权声明】 以上《预算公开百年梦》之图文信息归《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杂文选刊(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6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