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马克思怎样做父亲?(外1篇) - 看看网
看看网 - 当代教育(12个月4期) - 教育 - 马克思怎样做父亲?(外1篇)
马克思怎样做父亲?(外1篇)
2011-4-15  作者:赵芳  阅读:  
 
     马克思是一位深受孩子们爱戴的仁厚的父亲。他的小女儿爱琳娜曾经说到,“父亲是我们最理想的朋友和最可爱、最愉快的同伴”。
  在家庭生活中,马克思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与孩子始终保持着平等的父子关系。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马克思能像小孩一样和自己的儿女们在一起,天真活泼地玩上几个钟头,丝毫不会有厌烦的情绪。即使在极度繁忙的情况下,他还抽空参加孩子们的游戏。有时他把折好的纸轮船放在一个大水盆里“航行”,与儿女们同声欢笑;而在“骑兵赛马”的游戏中,马克思总是乐意做儿女们的“小毛驴儿”。
  马克思和儿女们的平等关系,还在其他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家里来了客人,马克思从不把孩子们赶开,而有意让她们听大人们的争论和交谈;从不禁止孩子们走进自己的书房和工作室;对儿女们提出的各种古怪问题,也总是给予具体而又通俗的解答。因此,在马克思家里,孩子们更多的是把父亲看作一位可亲可近的伙伴,而不是看作一个威严的、敬而远之的家庭主宰。马克思这样平等地对待孩子,是出自对家庭教育艺术的深刻把握——热爱孩子应该是与尊重孩子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不仅是孩子们的朋友、伙伴,而且也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启蒙教师。他主张幼年时期就发展孩子的智力。由此,他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精心指导儿女们阅读一些饶有兴味的文艺作品,要她们注意作品中的优美之处和丰富生动的语言。全家外出郊游时,马克思常常富有表情地朗读但丁的《神曲》和莎士比亚的剧本,在家里也常常给儿女们读司各脱、马利亚特、巴尔扎克的作品片断,还将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孩子。爱琳娜回忆说:“摩尔(孩子们对马克思的呢称)总爱朗诵故事给我们听。他给我们读完了荷马的全部作品和《尼贝龙根之歌》、《古德纶》、《堂•吉诃德》、《一千零一夜》。至于莎士比亚的作品,那更是我们家的必读之书。我六岁时,就已经能背诵莎士比亚剧本中整场整场的台词了。”马克思还自编一些优美动人的童话故事,丰富孩子们的头脑和感情。在优美的文学作品的熏陶下,马克思的儿女们不仅自幼培养了读书的兴趣和求知的渴望,而且得到了良好的德育和美育的启蒙。
  马克思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经常带着儿女们去逛动物园和植物园,帮助她们认识自然界的生活。儿女们在父亲的带领和指点下,观察鸟类,捕捉蝴蝶,采撷野花,游山玩水,自幼就开始懂得了怎样欣赏大自然的美。
  马克思是一位温情脉脉的父亲,但对孩子决不溺爱。马克思一共有七个孩子,其中三个早亡。在爱子埃得加尔死后不久生的爱琳娜,几乎成了“全家的宠儿”,有幸得到格外的爱抚和温存。但是,马克思对她并没有放松严格的要求,要求她养成爱干活、关心别人和读书的习惯。所以,爱琳娜这个“全家的宠儿”,并没有成为一个任性、自私的人,也和姐姐们一样的成长为一个严守纪律和谦虚谨慎的人。马克思作为父亲,从不训斥和压服孩子,总是耐心说服,用机智幽默的故事启发诱导,帮助孩子克服任性的毛病。正如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所说的:“从来没有一个做父亲的意见能像马克思那样,更多地被孩子们所接受。”
 
 
像爱迪生的的妈妈那样爱孩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位朋友的夫人,因为孩子把她新买来的金表拆坏了,盛怒之下,把孩子结结实实地打了一顿。过后,她到陶家叙述了这件事。先生听后对她说:“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她为之一惊,急忙请教补救办法,先生说:
  “你可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请师傅修理,要多少钱给多少钱,条件是让你的孩子在旁边看他如何修。这样,店铺成课堂,修表匠先生,令郎成速成学生,修理费成学费,你的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或许还可以学会修理咧!
  生活中,拆收音机、拆闹钟、拆台灯的孩子屡见不鲜,而家长采取的对策多数都像那位夫人那样,不是责骂,便是痛打,少有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的引导。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自出生后,就产生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典型特点。幼儿时期,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喜欢提问题,诸如“阳光照在身上为什么暖洋洋?”“河里的水为什么不停地流?”“鸟儿为什么会飞啊?”等等。有的孩子还会问一些大人所意想不到而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孩子能提出问题,是他们对周围事物发生了兴趣,并要求了解它的缘故,这是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正确回答他们的问题,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主要条件。
  孩子进入童年期,到小学读书以后,由于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环境对他们施加的影响,他们的智力活动已经不限于提提问题、玩玩玩具了,而是要自己动手摆弄他所感兴趣的具体物品,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摆弄来揭开事物内在的奥秘,达到认识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压根儿不会去考虑这样做会造成什么经济损失。孩子的这些行为乃是他的创造能力的最初发挥,原本是有出息的可能,一点经济损失是可以弥补的,而把孩子的智慧火花熄灭了,却是很难再激发的!
  在这方面,爱迪生的母亲南希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小爱迪生由于不愿听教师枯燥无味的课,学习成绩不佳,加上又喜欢提豫“2+2为什么等于4这类的问题,被教师看成是“低能儿”。因此,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就被强迫辍学了。母亲并没有责怪孩子,而是自己挑起了教育孩子的重担,凭借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使小爱迪生幼小心灵中的智慧之树得到了萌发。爱迪生十五岁时,在底特律到休伦的火车上卖报。一次在行李车里做实验,由于火车震动,把装有磷的玻璃瓶打碎在地,泡在水中的磷一遇空气,着火燃烧,引起火灾。这一场大祸,使他失去了工作,右耳也被打聋了。少年爱迪生遇到了沉重的打击,受到别人的冷眼。只有她,母亲南希最了解自己的儿子,向爱迪生伸出热情的手,劝慰他,鼓励他,在自己家里的小阁楼上,为他重新建立了新的实验室,让孩子继续搞实验。   
  爱迪生依靠自已从小培养成的实验兴趣和惊人的耐心,再加上母亲精神力量的支持,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母亲的故事告诉我们:家长和老师们一定要珍视和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版权声明】 以上《马克思怎样做父亲?(外1篇)》之图文信息归《当代教育(12个月4期)》所有。未经《当代教育(12个月4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当代教育(12个月4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12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