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包临轩:用新闻影响生活 - 看看网
看看网 - 青年记者(12个月36期) - 文学 - 包临轩:用新闻影响生活
包临轩:用新闻影响生活
2011-12-5  作者:李晓满  阅读:  原文链接

    包临轩是一个这样的报人,既有哲人式的理性思维,又有诗人的浪漫情怀,还有一颗因追求新闻理想而无所畏惧的心。他和他的同事们以新闻为剑,为事业,为生命。

  在2008年下半年他“空降”到生活报之后,这份都市报便跨入了一个提升品牌和快节奏的新阶段,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了省内晚报都市报的竞争格局。鲜活而富有冲击力的报道,不间断推出优质新闻的气势和规模,让生活报一时间令人刮目相看。
  
  气质:理智兼激情

  有人说包临轩从来都敢碰硬,然而胆气从何而来?其实他并不鲁莽,更不蛮干,实际上他总是筹划好了才开始做,而其思考过程往往不为人知,有的是事后才令人恍然大悟,所以很多人认为不能碰的领域,不能做的新闻,他都做过了。

  所有的专题性报道行动,其实都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碰到看似棘手的新闻题目时,他首先想的是这条新闻在立意上、在社会效益上能否站得住,如果能,再看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如果能,就要把这个新闻做到底。他的报道激情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

  正因如此,三年的时间里,在包临轩的带领下,生活报的新闻有了全新的色彩,全新的格调,这些报道既有理性的高度,同时又有民生视角,感情充沛。现在,生活报的大量主体性新闻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生活报的批评报道也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的监督。生活报总是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提供建设性意见。这样的报道发出来,相关方非但无话可说,相反,还得心服口服,因此种情况使相关企业或机构成为生活报的有力支持者、合作者的,竟不在少数。包临轩实践着他用新闻影响社会,用新闻改变生活的报道理念。

  “做一个有理想的新闻人”,这是他与同事共勉的话。他说,如果媒体人承认生活是不完美的,那就不能做看客,不能耽于怯懦,而要有所行动。
  
  创新:建议式的批评

  每一位都市报老总都必须面对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如何处理批评报道。囿于现实,有些报道虽然不错,但批评的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是根本解决不了的,那么这种报道“改变生活”的力量就成色不足。包临轩在面对每一个批评报道的时候,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批评报道促进社会的发展?他经常对记者们说:“我们的批评报道一定是建设性的、善意的,我们批评报道的目的是为了改造生活。”

  城市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由来已久,包括生活报在内的多个媒体都曾多次报道,但很难将这个问题根本解决。包临轩决定放弃原有的报道思路,不是简单批评了事,而是通过一种创新形式,来改善城市垃圾乱堆乱放的问题。2008年,生活报拿出固定版面,开办了市容环境卫生红黑榜评比活动。责任区优秀的单位上红榜,不好的单位上黑榜,做连续报道,同时开设读者热线。这个“榜”在城市中引起了轰动,上了红榜的单位面上有光,上了黑榜的单位立刻组织人力清扫,三个月的时间内,城市卫生状况面貌一新。时任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的衣俊卿曾批示:生活报近期开办的环境整治专题报道和红黑榜、举报热线等,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作用,所有媒体都应跳出就宣传报道搞宣传报道的思维模式,增加一些引发人们思考、提高人们认识的稿件,扩展媒体对社会活动的参与度。

  环卫部门的领导也对这组报道非常服气,他对包临轩说:“以前媒体的批评报道我们也很重视,但城市卫生不是我们一家单位能解决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很重要。我们有时面对批评报道,实在是有苦难言,有心无力。这次生活报的红黑榜,使我们工作中监督这一项,落到了实处。以前很多单位不知道我们有监管的职能,这次活动之后,我们的工作好开展多了。”

  新闻人要用新闻影响社会,要用批评报道改善生活,方法有多种,但境界有高低。有理有据有节,建议为主,批评为辅,报道一件事,帮助解决一件事,是包临轩和他的团队所追求和践行的。
  
  精神:因理想而无畏

  因为有理想,因为有担当,所以无所畏惧。做深度新闻,有时是要痛下决心的。这其中的抉择,往往存乎报人的一念之间。

  《沙断呼兰河》的连续报道,让刚到生活报的包临轩打响了头炮。

  其实,呼兰河挖沙的事情,存在了很长时间,事先很多人都说,这事算了吧,报不了,报了也没用,后面的关系复杂、盘根错节。但包临轩没有动摇,他义无返顾地决定推出这组报道。他找来记者问:“你敢不敢把这事报到底?”记者说:“包老师,你敢,我就不怕!”于是,报道出炉了,连续三天对呼兰河挖沙事件进行持续报道,每天都发在一版头条,每天都保持三四个版的报道规模。新闻引起了轰动,报道直接披露了呼兰河挖沙背后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和非法采沙企业的嚣张,最终这组报道让呼兰河采沙行为全面告停。

  但威胁随之而来,一天,包临轩和他妻子以及姨姐开车外出。忽然被一辆越野车拦住,一个穿着警服的人冲下车,指着他说:“你就是生活报社长吧?你的呼兰河报道想斩尽杀绝呀?我告诉你,你家住哪儿我们都知道!”包临轩也走下车来,冷静而严正地回答:“如果你认为报道有问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光明正大地谈,那才像条汉子。这样下作的方式,我很不佩服!”这人一听,匆匆地甩下一句:“你看着办。” 然后驾车离去。

  同在车上的妻子和姨姐非常后怕,她们都哭了。姨姐对包临轩说:“你这样为报社,死了谁知道呀?还是算了吧。”包临轩说:“现在收手,只会助长他们的气焰。”这组报道,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
  
  心路:难免有寂寥相伴

  “偶有寂寥的时刻,”包临轩说,“我也想,做新闻这样认真,别人会对我怎么想,但是,看到我们的报道解决了那么多纠结的难题,就把这些又都抛诸脑后了,还是欣慰和快乐的时候多。”

  还有关于雪乡的一篇报道值得说道。

  在2005年到2007年期间,雪乡周围的一些单位大肆采伐、破坏森林。作为冬季冰雪旅游的一张名片,雪乡2001年即被批准建立国家森林公园,采伐行为使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让时任黑龙江日报编辑中心主任的包临轩忧心如焚,他先后组织了数名记者、编辑,对雪乡滥砍滥伐的现象进行追踪报道。当地林业部门对此极不配合,记者们最初也心有踌躇,采访不易,几乎无人配合。

  但是包临轩铁下心来,就是要追出个结果。甚至出差去外地,他也盯着此事不放,用电话指导记者如何采访,要求一定要把这组报道做好。当地林业部门多次来报社说情,他们对包临轩如此执着颇有怨言,多次说来找他解释,实际又不断爽约,最后一次,拖到晚上六点半了,对方才来,仍试图阻止发稿,但是被包临轩拒绝了。和他们谈完,包临轩一个人从办公室出来的时候,编辑部办公平台静悄悄的,外面繁星满天。包临轩一时之间动情了,面对冷漠和误解,他的坚持是为了什么?

  这组报道非同寻常地持续了两年多,一直不放弃,先后有四五位记者参与其中,雪乡的森林采伐最终被相关部门叫停,雪乡保住了。

  这篇报道后来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但获奖名单上,并没有包临轩的名字。他说这份荣誉属于一个团队,而他是做了他该做的。
  
  底蕴:哲学和诗

  对新闻梦想的执着,来源于包临轩内心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他身上独特的精神气质。

  包临轩的青年时代是在文学梦中度过的,虽然就读的是吉林大学哲学专业,但在上大学时期,他已经是国内颇有名气的校园诗人了。大学毕业后他笔耕不辍,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评论和报告文学作品,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包临轩的一首《从今以后,做大写的人》,一夜之间蹿红网络,让无数网友和读者热泪盈眶……

  他至今仍然十分怀念大学时光,哲学课程的学习,让他有了比常人更为理性、更为缜密的思维方式,对于他,哲学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武器。以撒亚·伯林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我的老师曾经对于学生的质疑这样回答:的确,上我的哲学课什么用也没有,不能帮助你们增加任何具体的技能,但学习哲学可以让你一眼看出,什么人在胡说八道。”

  有理性的思维方式,有诗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包临轩做起新闻来精气神十足,游刃有余。或许,正是理性和激情结合得好,才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人吧。

  为了强化生活报的气质神采,包临轩常说要办出“有表情的报纸”,为此他总是在编前会上点评当天的报纸。“看我们的头版,”他说,“每一天都可反映出一种情绪,或悲或喜或怒。我们的新闻不仅要准确、独到,而且必须感情充沛,无论是思想、文笔、照片还是版面,都力求给人以情绪的冲击,甚至还要带出思想的美感。”
  
  “狂名”由来:办报“狂人”

  哲人说,我思故我在,对于新闻人来说,则是“我报道,故我在。”包临轩这样对同事们说。

  既然是新闻人,那就要用优秀的报道,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和职业价值。

  在没认识包临轩之前,笔者就早已熟知他的“狂名”。私下里,很多人都管他叫办报“狂人”,这数味杂陈的称谓,只因他对办报的执着。他是编辑部里最勤勉的人。办报是他的生命,似乎也是他全部的生活,因为他从早到晚十几个小时,全扑在办报上。

  生活报人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包社长总是精力旺盛。白天,他领着大家开会,研讨策划;夜里,他还会出现在夜班,“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有重大报道的时候,他会亲临一线,直接指挥,参与到底。

  正因为工作如此拼命,看似精力旺盛的包社长,身体每况愈下。两年间他的体重降了十多斤不说,还罹患了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近两年来,他更是累出了胸膜炎,病倒了三次,每次医生都让他住院治疗,但他总是因为工作忙而不肯,只是在上班的间隙跑去打点滴,而且是一边打点滴还一边打电话指挥工作,打完点滴又立刻回单位。医生护士提起他不说他的名字,说他是报社那个工作狂。

  作为社长,包临轩还要负责管理编辑部行政事务,即使这样,他每天还是要抽出大量的时间,跟一线编辑记者进行谈话交流,以便锻炼出一支“招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的新闻“铁军”。他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属下,要做,就做到最好。

  他时常对记者说:“本报要与众不同,要努力成为地方事务的意见集散地。”他要求每一个跑线记者都成为各个战线上的专家,要始终能提出问题。

  他认为记者的天职就是追问。他要求记者在连续采访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他说提不出问题的记者,绝对不是好记者。
  正是由于对追问的重视,生活报的大量有影响的报道,都是连续报道、追踪报道,对市政建设、环境、生态、民生等题材的报道,都是要追出结果的,决不浅尝辄止,无结果不收兵。

  对追问的重视,逼出了学者式的采访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编辑记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特别是横向对比式报道,成了生活报的看家本领,一些政府职能部门为此经常约请生活报记者共同调研,或委托生活报拿出方案,使许多报道越出了新闻层面而成为可行性报告。
  
  才华:功夫在诗外

  外人见到包临轩的第一印象,可能都会感觉到才华横溢,然后才是他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功夫在诗外,以《带四部名著游龙江》系列报道为例,这组报道一出台,好评如潮。这种以文学、文化带动旅游的新闻报道模式,在近些年来的黑龙江从未有过,不仅令人耳目一新,更在于视角的独特和别致。

  该报道以《林海雪原》、《夜幕下的哈尔滨》、《暴风骤雨》和《呼兰河传》四部名著为背景,全方位介绍了黑龙江各地的风土人情与自然风貌,开创性地将黑龙江省独特的文学资源转化为优质旅游资源,进而也展现了黑龙江省的文化软实力。包临轩说:“旅游报道实际上就是文化报道,发掘了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社会财富,不仅仅促进了文化发展、旅游发展、经济发展,也使黑龙江的形象变得更加美好。”

  类似这样的报道,看似灵机一动,实则是包临轩多年来文学素养的一种“薄发”。小时候他就喜爱文学,父亲常告诉他要看几本有关黑龙江的优秀小说,并通过小说来了解黑土地的文化风俗、历史地理。工作以后,他把这些儿时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拿出来配合工作实践。这种报道以理性为指导,辅以文学作品丰厚的人文情怀,因此特别容易打动读者,进而影响社会。文学通过报道的方式,得以转化为新闻创意,在生活报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常常成为一大不易复制的特色。
  
  哲学:用新闻追求美

  罗素曾说:“有这样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激情主宰着我的一生,那便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

  包临轩也有三种追求时常激励着他,召唤他前行。这三种追求,他都希望能通过新闻实践来得以实现。第一,他认为中国需要构筑公民社会,人应始终自立自强。媒体的责任之一,就是培育和强化公民精神。第二,他认为当今社会发展中主要矛盾之一是文明与愚昧的较量,媒体的责任是开启人的心智和向善的潜力,使人们通过对文明的追求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第三,他信奉“美是最高的伦理学”这一境界。新闻的核心精神追求之一应该围绕着生活之美、人性之美来进行,而美中自然蕴藏着真和善。因此,包临轩的新闻实践中,始终饱含激情,饱含着对这三种理想的追求。所以他提出办“有主张的报纸,做有魅力的新闻”的办报理念。

  2011年,哈市秋菜产量大幅提升,但价格只是去年同期的一半,菜农心急如焚。为帮助菜农,包临轩和同事们发起“去郊外·抢秋菜”活动。活动受到了热烈的追捧,半个月内,数千名市民分期来到郊外拔大葱、拔萝卜和白菜。“去郊外·抢秋菜”帮城里孩子认识田间农作物体验生活,让老人回到久违的乡村找寻旧时记忆,让城市人接接地气放松身心找到欢乐,更让菜农省时省力尽快把菜卖给了市民,既帮助农民解决了实际困难,又让市民亲近了自然。这样的活动充满着人性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体现了策划者的精神底蕴。

  丰厚的人文学养,对美和爱的执着追求,使包临轩见解独到,他率领生活报编委会和同事们做出的大量新闻策划,时时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以高度的职业精神,实践着“用新闻影响生活”的神圣目标。


  为着这一目标,包临轩和他的同事们还行走在路上。
  
  包临轩(包民权):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生活报社社长。黑龙江省第四届“十佳新闻工作者”、黑龙江省首批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级人才, 荣获2009年度“中国报刊品牌建设成就奖”。2010年荣获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

【版权声明】 以上《包临轩:用新闻影响生活》之图文信息归《青年记者(12个月36期)》所有。未经《青年记者(12个月36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青年记者(12个月36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36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