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检点平生幸不菲—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 看看网
看看网 - 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 - 文化 - 检点平生幸不菲—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检点平生幸不菲—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
2011-12-31  作者:陆彩荣 梁夙芳  阅读:  原文链接

从郑州来北京,张海出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 “中国书协”)主席已六年多。这位出生于河南偃师的农家子弟至今仍说着地道的河南话。入行之初、家乡岁月、书协管理……健谈的他最关心的还是书法的发展。

关于书法,有这样一个基本事实:毛笔早已不是日用品,毛笔写汉字的实用功能在弱化,中国书法已逐渐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在当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环境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申遗虽已成功,但书法如何焕发新生的课题却继续存在于 “非遗时代”。

张海有这样一个中心思想:书法艺术想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想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就必须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来吸引大家。从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到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以下简称 “河南省书协”),再到中国书协,40余年里,张海一直践行自己的这个中心思想。他策划组织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常常被中国书法界人士缀以 “最早”、“最大规模”、“富有创新精神”、“影响深远”等词语来形容。

这位资深书法活动组织者、“四体皆能”的书法家,在理论研究上亦不乏创新,论文频出,其观点总能引起书坛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采访当天,因为感冒,张海身体稍有不适,但仍饶有兴致地集中精神听取记者的提问。回答问题时,语气时而低沉,高兴处又会放声大笑。

“做点事”

张海觉得,改革中国书协专业委员会是自己“在前几届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情况和书家的实际,做的有点新意的事情”。2005年,张海一上任即着手实施这项改革,此举后来被他的同仁称为“中国书协成立30年来重大的变化之一”。

此前,中国书协各种委员会数目不少但分类不专,游离于书法本体之外,举办书法展览时通常是由专门评审委员会负责,久而久之其弊病渐现。在张海的推动下,中国书协于2006年成立了以楷书、草书、隶书、行书、篆书、篆刻等各书体为主,将评审、创作、研究、发展合为一体的各专业创作委员会,取消了评审委员会。此外,评选中还实行了组织和评审两权分离,并成立监审组监督评选过程。这项改革结束了书协长期存在的“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象,任何个人都无法改变集体评选的结果。一位书协理事告诉记者,张海开始提出这项改革方案时,有人并不以为然,但在广大书家中确实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赢得了支持,几年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比于这项“费了好大力气”的改革,策划展览是张海轻车熟路的强项,从河南省书协主席到中国书协主席,张海的岗位调动了,眼光也投射得更广了。

2007年,在张海的建议推动下,“首届全国老年书法作品展览”在武汉举行,展览一共收到了三万多件来稿,收稿量是中国书协主办的单项展中最多的一次。这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但却在张海的意料之中。在长期的基层工作中,张海发现很多老年人在退休后喜欢写写画画,但却没有给一个合适的舞台,供他们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张海还注意到近三十年来西部地区参加书法展览以及获奖的人越来越少,对于整个中国书法界而言,这是一种损失。两年一届的“中国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览”也办起来了。

在张海看来,中国书协现有的展事只是覆盖面周到,但还没有能够推举“大家”的巅峰展览。他认为“经典和大家是书法艺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张海希望能通过品牌战略让“大家”脱颖而出,推出之后还要采取措施,让他们继续往前走。2008年7月,张海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时代呼唤中国书法经典大家》一文。这篇文章引发书界的广泛讨论,也为张海引来了很多质疑:你在五年任期内就可以推出“大家”?“大家”是你想推就有的?……张海的想法是:如果没有这种思想和意识,无所作为地被动等待,就永远等不来“大家”。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在河南省书协策划组织“河南青年书法家15人墨海弄潮展”时,也是备受争议,现在回头看看当年入选的这15位书家,至今“在全国都是站得住脚”的。

面对非议,张海原来也是一听就很激动。比如发展书协基金会的事。张海上任之前,书协基金会只有些许资金。张海上任后,提出五年后基金会要达到一千万的资金,并表示自己每年都要捐款。几个月后,有人在网上就此事发文说“张海是铁公鸡,说得那么好,没看他拔过一根毛”。张海一听就恼火,整夜睡不着觉,恨不得马上找到那个人辩论一番。其实早在当年9月,张海就给基金会捐了108万元的启动金,他不让宣传报道,只有小范围内的人知道此事。如今“一千万”的目标早已实现,张海的捐资过半。

“三名”精品工程(即名家、名篇、名作:遴选传世经典名篇,选择名家进行创作)也是争议了三年,现在总算达成共识,目前正在实施中。张海率先表示自己不参加“三名”工程,他希望主席团其他成员参加,但也提醒大家,要承担落选的风险。2011年年初主席团会议上,几位副主席主动表示放弃参赛,把机会留给广大书家。张海还惦记着要编出一本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书法读本,以补充接下来的“中国书法环球行”活动。还有“年度佳作”的事情,如果一年评十件,五年就五十件,五年之后能够留一件,张海觉得这一届也算没白干了……

“冒点险”

在正式实践某件事情之前,张海会做到这两点:一是综合分析、认真思索,二是广泛听取意见。只要自己认识到其中的意义,冒点险张海也会走下去。

说起自己性格中的冒险因素,张海最先想到了20世纪70年代自己在安阳市群众艺术馆工作时发生的一件事情。当时开封正在举办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书法联展,张海想把这个展览引到安阳,可安阳没有展览馆。倒是有个博物馆,不过那儿正在举办宣传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防空展。张海多方周转,防空展居然被撤了,书法联展就引进来了。“在当时那种社会环境下,这样做还是很有风险的,但是如果一味循规蹈矩,那个展览肯定引进不来。”

因为在安阳“做了点小有名气的事”,1981年刚满40岁的张海被上级部门调入河南省书协(当时为“中国书协河南分会”)。这一年的中国,万象复苏,中国书协也在北京成立,各省分会陆续建立。书协这一群众性组织为中国书法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30年的实践证明驻会人员的素质常常决定了一个地区书法发展的命运。

1985年起,张海任河南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书协主席谢瑞阶已年高八旬,很多工作都由张海主持。他策划组织了丰富的书法活动:举办千人中原书法大赛,国际书展,组织书家访碑交友,出国交流,邀请名家讲学,组织理论学习班……这些活动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并无新意,但在中国书法界还处于“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准备阶段,它们启蒙了河南书法界,成千上万的人由此投入到书法队伍中,一批书法人才渐渐涌出。

张海有一点让同行颇为佩服:每次展出或大赛,其实都无经验可循,但他每次都能提出一套全新的方案。曾与他共事的一位书界人士回忆说:“由于每次活动均有新意,他提出的方案总能极大地激发我们的情绪。”

办展览,请名家,批作业,编教材,写文章,跑批文……那些年,在河南书协的两间办公室里,张海带领着几位同仁超负荷地运转着。每天早8时上班,很多时候都是在子夜12时后才离开办公室。从1989年“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开始,河南的书法创作由全国的中下游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全国书法大省的地位保持至今。河南书法的发展史与张海艺术人生的奋斗史如影随形。

因为前任是舒同、启功、邵宇、沈鹏四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张海自觉很有压力,但“既然大家推荐我到这个岗位,我肯定有自己某一方面的优势,事业要靠大家一起来做,我必尽自己的全力。”

“写点字”

张海认为既然调到这个岗位,如果不去做组织工作,不积极采取措施,可能会耽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对书法艺术的持续发展是有损伤的。另一方面,张海深知,一个书法界的组织工作者,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书法作品,说话也是没人信服的。

事务一直很繁忙,张海能够做到兼顾兼能。他把组织工作化作自己书法创作的一部分。“有心的话,比如在评选别人的作品时,也是学习的机会,对自己的创作也会产生影响,自己的创作又是进行理论研究的实践根据,这三者是浑然一体的。”张海举了个例子。

1992年“全国第五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启动的时候,张海正要出国参加文化交流。“国展”是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书法展览,此前张海曾出任过评委。这次因为时间冲突,张海只能以一个普通作者的身份去投稿。他知道自己的代表书风草隶已为书界所熟知,虽然参评作品一律遮挡姓名,但评委通常一眼就可辨认出作者。有过评委经验的张海知道,这种情况下,入选相对容易,但要评上奖要难得多……

思考之下,张海尝试了全新的书体,他投出了一幅小字行草作品。在这幅作品中,张海摆脱古人实用手札形成的传统书法,创造性地把小草作为书法艺术进行了探索。当时大家多写古诗,张海写的是现代诗,大家都写巨幅,他只写了四尺对开。出国归来,张海得知,自己的作品以高票得了“全国第五届书展”最高奖——全国奖。

小行草自此成为张海书法创作中又一独特样式。此后的20年里,他对小行草进行了进一步地实践探索研究,二十年里写了数十本小字行草册页,满满两箱。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闲暇时会留在房间写字;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晚上休息时间,他也写。张海自觉“凡作小字行草,无不指挥如意,心手双畅。自谓尚不失清雅俊逸,虽非天人,亦非婢子,其小家碧玉乎?”

张海曾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65到75岁这10年的光景里,创作出几件能够流传下去的代表作。如果说这叫说大话的话,他觉得说大话有一点好处就是能够把大话当做压力和动力。另一方面,他保持着“1厘米”的想法:“一个跳高运动员的纪录是2.40米。要破这个纪录,不是要求跳4.80米,而提高1厘米即可,2.41米就是新纪录。书法同理,只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一点明显异于前人之处就算成功了。”

 张海写了一首诗:“人书俱老对斜晖,检点平生幸不菲。付与后人评得失,仍将余力探几微”。“我今年七十,人虽已老,书还未敢称老。我仍将努力探索,直到生命蜡烛燃尽的那一天!”

【版权声明】 以上《检点平生幸不菲—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之图文信息归《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24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